【张目结舌的意思】“张目结舌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遇到意外、惊讶或极度紧张的情况下,表现出的一种呆滞、说不出话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因震惊而嘴巴张开、舌头僵硬,无法言语的情形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张目结舌 |
| 拼音 | zhāng mù jié shé |
| 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人主之言,出则如雷霆,入则如幽谷;人臣之言,出则如雷电,入则如风声。今陛下不以天子之尊,而与匹夫同其语言,使天下之人,张目结舌,不敢复言。” |
| 释义 | 形容人因惊吓或震惊而说不出话来,面露惊愕之态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表示对某事的惊讶或无言以对。 |
| 近义词 | 目瞪口呆、哑口无言、惊愕失措 |
| 反义词 | 能言善辩、从容不迫、镇定自若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例子 |
| 突然听到惊人消息 | 他听完老板宣布裁员的消息后,张目结舌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 |
| 面对突发事件 | 她看到车子突然撞上树,吓得张目结舌,不知所措。 |
| 对某事感到不可思议 | 当他得知自己中了大奖时,张目结舌,愣在原地。 |
三、成语故事(简要)
“张目结舌”最早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当时东方朔劝谏汉武帝不要过于随意地与百姓交谈,否则会让人感到敬畏和畏惧。他提到“使人张目结舌”,意思是让人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。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因震惊而说不出话的状态。
四、总结
“张目结舌”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意外、震惊或压力时的反应。它不仅展现了语言的表达力,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这个成语,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描述他人的反应。
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。


